廣州地陷事故:專家認爲救援方案合理
中新網广州12月2日电 (记者 王华)广州发生地面塌陷事故,导致三人被困。12月2日,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二次新闻通气会,强调不惜代价搜救,已投入各类救援人员1100多人;与会专家肯定目前的救援方案合理。
2019年12月1日上午9時28分,在廣州大道北與禺東西路交界處出現地面塌陷,事發路段爲地鐵十一號線沙河站施工區域。途經該區城的一輛清汙車和一輛電動單車掉落其中,共有3人被困。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,組織消防隊員和藍天救援隊全力施救。
2日17時40分,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通報,救援工作仍在繼續,沒有放棄。但由于現場多次重複塌陷,使車輛完全被埋,且塌陷範圍不斷擴大,導致施救行動幾番受阻。根據專家組意見,現場采用混凝土加固塌陷區邊坡防止再次塌方,待形成安全的救援平台後全面開展救援;與此同時,在塌陷區域安裝鋼護筒,形成救援通道,向下探挖搜尋被困人員。
至12月2日淩晨5時,塌陷區邊坡加固基本穩定,鋼護筒安裝完成,並在鋼護筒周邊安裝作業平台,展開下一步搜救工作。
據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、廣東省勘察設計師楊光華介紹,事故發展迅速、地下水不斷上湧、範圍不斷擴大,因此采取多種救援措施也無法靠近,爲保證救援人員安全,需要搭建救援平台。
廣州大學博士生導師、注冊岩土工程師林本海認爲,目前的救援方案是合理的。他說,塌方迅速逼近高架橋地基,危及地下重要管線設施,爲確保次生災害不再發展,所以要對塌陷進行加固。
廣州地鐵集團建設總部總經理孫成偉強調,從塌陷事件發生時起,政府各部門、地鐵集團和相關單位想盡一切辦法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、不惜一切代價搜尋被困人員。
孫成偉還表示,塌陷不是因盾構機施工引起,開挖區域的地質條件是砂礫岩微風化和中風化,較適合礦山法施工。沙河站規模較大,受周邊拆遷、禺東西路高架橋環境影響,施工進行暗挖車站,先挖橫通道、再挖縱向通道。
3名失聯人員中的兩名已確定,是由湖南來穗打工的父子,事發時正駕駛公司的清潔車;另一名騎電瓶車人員身份仍待公安部門確認。
據悉,截至目前,廣州各方已投入救援人員1100多人、各類救援車輛192輛應對此次事故。經過專業檢測,廣州大道北高架橋于2日上午7時恢複通車。(完)
社會新闻精选:
- 2019年12月10日 09:52:15
- 2019年12月10日 08:28:08
- 2019年12月10日 08:22:55
- 2019年12月10日 08:02:03
- 2019年12月10日 06:28:03
- 2019年12月10日 06:27:44
- 2019年12月10日 04:02:17
- 2019年12月10日 03:31:40
- 2019年12月09日 22:01:04
- 2019年12月09日 21:32:33